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87|回复: 0

2004年9月7日看点:《世纪长镜头》东吴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1 13: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7日 13:50

-----------------------------------------------------------------------------------------------------
9月7日播出:

[center]东吴往事[/center]

[img=left]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2888/20040907/images/101373_03.jpg[/img]  1936年夏天,孙明经来到苏州东吴大学,在操场上拍摄了这部名为《健身运动》的教育电影。东吴大学体操队表演了两项体操节目:器械运动和徒手翻滚。当时东吴大学的体育系已经停办了10年,体操队中没有一个专业运动员,这些高难度的体操动作都是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编创的。

  拍摄这部电影时,孙明经只有25岁,供职于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

  当年拍摄《健身运动》的场地现在依旧是一个运动场。运动场的背后是东吴大学的主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建筑散发着浓郁的西洋气息,它们来自于100年前中国秀才和西方牧师的一次偶然交谈。

  1895年的一天,6位身着长袍的年轻秀才第一次走进教堂,邀请牧师教授英文。当时正派的年轻人是不进教堂的,但中日甲午战争刺痛了这6位年轻秀才的心灵与信仰,他们准备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五年后,在这个秀才班的基础上诞生了一所教会大学——东吴大学。

  美国牧师孙乐文出任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那时,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中华帝国”还是一个非常陌生和遥远的国度,早期东吴大学在招聘教师时困难重重。到1903年,东吴大学一共只有14名教师,美国籍教师有7名,司马德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

  20世纪初,当司马德来到中国时,义和团运动余波未了。清政府诬蔑义和团是拳匪,对中国传统武术非常忌讳,以立正、稍息、托抢走为主的兵式体操逐步取代传统武术。司马德刚到苏州时,东吴大学的学生也正在接受和美国西点军校一样严格的军事化体操训练。这种抑制个性的锻炼方式刺激了司马德,他决心给东吴大学的体育运动增加一些新内容。

  司马德带给东吴大学一项新运动:体操。他的同事文乃史回忆说:“当体操课开设后发现,即使他们脱去几层衣服,他们的手臂依然不够强壮,无法将自己支撑在移动的环上,更不用说放开一只手,移到十码远的另一只移动环上。”不过到孙明经拍摄电影时,东吴大学的体操队员已经能够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

  在美国读大学时司马德曾是一位全能运动员,他将自己最拿手的球类运动也带到了东吴。1903年东吴大学的第一本年刊《雁来红》上刊登了这支中国最早的辫子球队的照片。队员们身穿灯笼式长裤,留长辫,当时苏州城的马车夫感慨到:“载人赴天赐庄,得观所谓洋学者,无物不新奇也”。

  几年后,这些队员剪去了长辫,体格也越来越健壮,西方现代体育项目风靡整个校园,各种体育社团在东吴悄然兴起。棒球、网球等新式球类运动相继传到这里,司马德的体育教育方案在今天看来也算新奇。

  司马德的体育才华在东吴大学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这位美国人是数学老师,毕业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这所美国大学曾经为东吴提供了最初的师资力量。也许连范德比尔特大学也没有想到,他们数学系的毕业生会成为中国华东地区体育联赛运动的创始人。

[img=right]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2888/20040907/images/101373_02.jpg[/img]   1904年4月23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这一天,东吴大学校园里一片欢腾,由司马德组织发起的华东四大学体育联合会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在这里召开。

  100年前的苏州风气未开,这一届运动会像一场暴风骤雨震撼了姑苏城。当时苏州市民争先恐后从十梓街赶往天赐庄,东吴年刊记载到:“每逢春秋佳日,有观运动会者,络绎奔驰于道”。

  在东吴大学的校园里,中国士大夫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像废纸一样被丢弃,体育运动成为一种新风尚,东吴学子将救国的梦想寄托于这绿草茵茵的运动场。

  华东四大学体育联合会让这位数学老师在中国体育界名声大振。五四运动后,新一轮的体育热潮迅速形成,运动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大报纸纷纷开辟体育报道专栏以示新潮。对于司马德来说,体育给予他的空间大大超过了数学课的三尺讲台,一个更加宏伟的构思在他的脑海中逐步形成:华东八大学体育联赛。

  1922年5月13日,在南京金陵大学举行了华东八大学第二届田径运动会,东吴大学田径队共得42分,获团体冠军,复旦大学以总分33分居第二。东吴大学的李骏耀以15分获得这届运动会的个人总分第一名。消息传来,学校决定停课一天,上午11点全体师生身穿制服,列队到火车站迎接运动员。1922年5月15日,整个东吴大学都在为他们的体育成绩而激动不已。

  1936年的苏州城一派繁华景象,孙明经兴致勃勃的拍摄了这组水乡美景,他称这里是“东方的威尼斯”。

  当年孙明经是坐火车还是乘轮船来到东吴今日已无从考证,但是电影纪录了他乘坐轿子的场景。

  在东吴大学校园里,孙明经没能见到司马德。1921年,司马德在东吴大学成功举办华东八大学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后,就不幸死于一场霍乱。与孙明经失之交臂的还有一位东吴大学的优秀运动员,那时他正在万里之外的第11届柏林奥运赛场。

  他叫程金冠,1936年考入东吴大学经济系,个子不高,只有1.65米,但他双腿矫健,擅长短跑,在奥运会选拔赛中,以58.3秒的成绩获得400米跨栏冠军。

  1936年程金冠和短跑名将刘长春共赴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遣大规模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共有69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大项目的比赛,另外还派了一个体育考察团和一支武术表演队。

  1936年8月1日,第11届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此时的德国已在纳粹党的统治之下,希特勒亲自出任这届奥运会的总裁。8月3日天津大公报对这届运动会的开幕式进行了报道:“时至开幕时,场内及附近各街,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总数不下25万人。入场时万众起立,高唱德意志超出一切之国歌,并借扬臂行国社党式敬礼。”

  在当时里芬斯塔尔拍摄的“奥林匹亚”中,我们在画面的一角看到了中国代表队。

  1936年8月2日,奥运会开幕第二天上午十点三十分,男子百米预赛即将拉开帷幕。整个比赛共分为12组,每组取前两名进入决赛。中国选手程金冠在第八组,刘长春在第十一组。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当时比赛的紧张氛围。

  这位黑人运动员名叫欧文斯,在这届运动会上掀起黑色旋风,一人夺得4枚金牌。比赛结束后程金冠和欧文斯把手握在一起,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

  对于中国选手在这次比赛中的成绩,天津大公报记载到:“程金冠虽奋勇力拼,仍落后六公尺,得第四名。刘长春发脚颇快,跑至三十公尺时列第二名,后以体力不支,差六公尺卒落选。”


  男子铁球初赛在同一天上午举行,中国选手亦落选。

[img=left]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2888/20040907/images/101373_01.jpg[/img]    在同一时间,跳高预赛也在进行,从一米七起跳,至一米八时我国选手吴必显都轻松跳过。当升至一米八五时,吴必显因为手触杆导致落选。在第一天的田径比赛中,所有中国选手都名落孙山。
  
  对于比赛结果,国内评论说:“因体格悬殊,以致相形见绌,但大批人数参加,亦足以改变国际之视听。”

  当德国著名导演里芬斯塔尔在柏林拍摄奥运会时,孙明经也在东吴大学拍摄了这部《健身运动》。当年这种叠罗汉的体操项目因为简洁易行又富有美感,在女子体育中颇为流行。

  1936年,孙明经将镜头对准了体育运动。除了这部健身运动外,一年之内孙明经制作了5部与体育有关的教育电影,这些珍贵的影像重现了中国早期体育教育的风貌。

  为什么当年孙明经会如此热衷于拍摄体育教育呢?70年前,学界领袖蔡元培提出中国要富强就必须治愚、治贫、治弱、治私,而治弱就必须加强全民族的体育锻炼意识。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拍摄了一批关于体育教育的电影。孙明经将东吴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作为体育教育的范本向全国推行,这些影片当时曾经在全国许多学校轮回放映。

    1937年4月24日,在孙明经拍摄《健身运动》一年后,东吴大学体育馆顺利落成,馆内的设备和设施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

  体育馆外部墙面凹凸不平,扭曲的砖块砌出一段历史故事。

  东吴师生称这所体育馆为司马德体育馆,用以纪念司马德对东吴体育做出的贡献。

  1934年冬天,东吴大学贴出这张募捐启示。启示写道:“建馆估计所需,虽极力省节,至少仍需两万五千元”。刚刚启动的体育馆工程因资金短缺被迫停工。东吴大学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为此专门题词,倡导师生们同心同力来建设母校,这次募捐保证了体育馆的最终落成。

  在马德体育馆的后面是一座游泳池,人称司马德游泳池。

  谁也没有想到,司马德体育馆刚刚建成四个月,日本侵略者就来了。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吴大学。东吴师生开始了建校以来最为悲惨的流亡生活,体育教育被迫中断。日本侵略者把校园改成伤兵医院,许多建筑结构被破坏,至今依旧无法恢复。主楼前开运动会的草坪也荒草凄凄。

   刚刚建成的司马德体育馆未能逃过劫难。

  1945年,在距离孙明经拍摄《健身运动》9年后,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东吴师生们重新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校园。但是在30年代盛极一时的东吴大学的体育教育却再也没能得到恢复。

  1952年,苏南军政府接收了东吴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东吴大学被改名为苏州师范学院。东吴大学校门上的英文校训在反对英美的运动中改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东吴大学从此在中国的大学名册里消失。1982年这所学校再次更名为苏州大学。如今在苏州大学的校园里,只有这条东吴路留下了这片土地最初的记忆。

  当年孙明经拍摄的东吴大学已经被定格在时间的上游,也许今天的运动员并不知道7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然而,他们的身姿把今天与历史熔接在一起。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

[ 本贴由 柴禾妞 于 2004-9-11  18:05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9:56 , Processed in 0.0784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