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1|回复: 1

一个歧义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0 1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的歧义句非常多,赵元任先生说,由于汉语有办法制约歧义,所以汉语并不显得比其他语言更不严密。我觉得,一般情况下,通过上下文,或者依据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歧义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歧义也就消除了。但是也有根本就无法判断的时候。 比如,毛曾对王海容说:“周不是不反,是时候未到。全国人民觉悟不高,对周还缺少认识,现在反周会天下大乱。”这句“周不是不反,是时候未到。”就是个歧义句。  
    “周”究竟是“反”的施事,还是受事? 也就是说,究竟应该理解为:(1)“周不是不该反,而是我反周的时候还未到。” 还是应该理解为: “周不是不想反我,只是他反我的时候还未到。” 毛的这句话,我即使看了下文(即“全国人民觉悟不高,对周还缺少认识,现在反周会天下大乱。”),也还是无法确定。
    假如理解为(1),那么意思就是要等到全国人民觉悟提高了之后,毛再开展反周运动。那么一直到了1976年的“4·5”天安门运动,全国人民的觉悟也还是没有提高。反周的时机似乎一直就没有成熟。
     假如理解为(2),那么意思就是只要周死在毛的前面,周反毛的时候就永远不会到了。那么推测起来,周患癌症乃至逝世以后,毛根本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反周运动了。
     也就是说,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两个方面看,反周运动都是不该开展的。但事实上,从1973年起,毛就已经开始在党内断断续续地进行反周活动了,发展到1976年,甚至已经开始通过旗手在党外公开进行了。这与我对上述歧义句的两种理解的推测都不相符,所以,我对这个歧义句的确切涵义无论如何还是理解不了。
发表于 2009-2-10 2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所介绍的“外因”,我并不清楚。那么我就只会根据句子中的“反周”来理解。也就是此时所考虑的环境仅仅是句子中的,而没有使用“环境”来进行辅助。不需要过多的扩展思维。

这样就不矛盾了。
即两种语境有个优先级。有冲突时,选用优先级高的来进行辅助判断。

造成矛盾的原因,也许是说话人本身就逻辑混乱。所以你跟着他的思维走,自然也是混乱的。
以上这种情况,我的理解,只考虑句子中所提供的语境来判断歧义即可。不需要“过多”的联想。

希望对您有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8 08:10 , Processed in 0.0828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