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豆杰

话说天津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大头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77459.htm
----------------------------------------------------------------------------------------------------------

  头,脑袋瓜子,头儿,是对领导的戏称,当然也是对单位的小领导,“头儿,电话。”领导职位不高,也不介意。对于资深领导,譬如副局以上吧,你就不能唤他“头儿”了,就是表面上不和你翻脸,心里也恨你,提拔、出国呀什么的美事,就休想轮到你头上了。

  大头,就和“头”没有关系了,旧时天津人吃馆子,不似现在,公款消费,无论多少钱,吃完了,开票,招待费里就报销了。旧时天津朋友一起吃馆子,虽然不算AA制,但也是大家花钱。自然也不是平均分配,一般人拿小份儿,有个大头,拿大份儿,为什么他拿大份?也许是他赚的钱多,也可能是他年岁大,也可能他欠着大家的人情等等。如果什么理由也没有,就是他拿大头儿,那就是冤大头了。

  大头,并不吃亏,更多的时候,当大头心甘情愿,图的是个大家高兴。但是总做大头,心理不平衡,冤,天津人说是“冤大头”。赡养老人,儿女之间有意见,“怎么就你一个冤大头呢?”儿媳妇说话了。其实,赡养老人,应尽责任,有什么大头不大头的?如今独生子女,双方老人都得赡养,小两口赡养着老四口,大头不大头?没法儿,谁让赶上这一拨儿了呢。

  大至社会,小至家庭,大家相处总得有个人肯吃亏,吃亏还不能明着吃亏,天津人说,就得甘心做“大头”。谁也不肯做大头,一事当前,就得抓阄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绕麻儿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77444.htm
----------------------------------------------------------------------------------------------------------
    参加婚礼,大家都花枝招展,他虽然没穿破烂儿,反正好衣服也没穿出来,酒席上也不说话,也不和人亲近,脸上没有笑意,活像是人们都欠着他八吊钱。大家私下里询问:“这位爷怎么了?”有人回答:“别理他,绕麻儿。”照合影相,逢场作戏的事,人人做出高兴神态,“咔嚓”一下,完了。偏偏有人不合作,大家都笑,他就是“绷”着脸,照相师再三说:“那位先生笑一笑。”越说,他的脸拉得越长。最后一张合影相印出来,中间一张“损”脸。谁对不起他了,没有,绕麻儿。

  绕麻儿,原来是一种劳动,秋天收麻,青麻要放在河里浸泡,青麻外面的麻泡得和麻秆分开了,人们再将麻秆表层的麻扯下来,一面扯麻,同时将麻绕成团儿。这种劳动,就是绕麻儿。将麻绕成团儿,自然乱七八糟,没有头绪,本来极有条理的青麻被绕得一塌糊涂,本来顺畅的事情,搞得不顺畅了,就是绕麻儿。

  做事情,程序反常,过日子别别扭扭,都属于绕麻儿者辈。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到了他手里一绕麻儿,复杂了,不光办不好,还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怪谁?绕麻儿。绕麻儿是一种怪怪的心理状态,有人就是以为与众不同才是表现自我,对于一些人来说,“个性”就是绕麻儿,越绕麻儿越有个性,最后谁也不理他,就随他自己绕麻儿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业障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77442.htm
----------------------------------------------------------------------------------------------------------
    业障,是一个贬义词。一个孩子没有人疼爱、吃苦受累,此时说“业障”,表示人们的同情。孩子不讨人喜欢,大家也骂“小业障”。

  常听见什么场合,大人骂“业障孩子”,表示一种斥责,一定是这个孩子碍着他了。也有的时候,过于疼爱孩子,也叫“业障”。居民小区,儿童游戏区里,孩子玩得开心,滚了一身土,奶奶将孩子抱过来,拍打着孩子身上的土,“我的小业障”,疼爱得不知如何是
好了。

  无论是什么心情,也无论是什么场合,“业障”总是一种无助状态,得不到呵护,得不到温暖,孤苦伶仃,“业障”了。“业障”不一定只有孩子,老人也有“业障”,天津人说“老业障”,带有一种自嘲的意思。老人们爱唠叨,抱怨家务事繁琐,抱怨太忙太累,抱怨没有人照顾,“我这不成了老业障了吗?”不一定多么清苦,有人明明日子过得不错,也说自己是“老业障”,其实是为帮助儿女感到得意。你说,你抱怨是老业障,明天儿女们和你分开,免得你又要照顾红眼儿、白眼儿,清静了吧?他(她)又受不了,打电话问孩子想奶奶不想,“就是这份老业障的命。”又抱怨起来了。

  事业上得不到帮助,也说是“业障”。一个人办企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跑,一天到晚累得不行,“业障”,抱怨没有帮手。“业障”有两层含意,一是辛苦,二是无助,必须二者具备,才算是“业障”。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坐地炮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77440.htm
----------------------------------------------------------------------------------------------------------
    “坐地炮”应该算大杀伤性武器了,但不属总后管,民间随处可见,不算军用物资。天津卫,“坐地炮”不少,动不动就发起攻势,闹得四邻不安。

  天津人“坐地炮”,指的是那种特别能打架的妇女,年龄在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年轻时,腼腆,不好意思,心里有点不高兴,也要顾及斯文,就是小夫妻吵架,也要关上房门,有话慢慢说。过了六十岁,精神儿不济,想坐地炮,也没有火力了。

  坐地炮,打架,绝对高标准,嗓门大,粗话难听,放泼,没完没了,一闹就是大半天。过去住过一个地方,坐地炮有名,两门坐地炮打起来,从大院滚到大马路,再从大马路滚到派出所,滚到街道办事处,大马路上几百人围观,看的人越多,坐地炮的火力越强。先还是说道理,你家的破烂儿放我家窗下了,我家的煤炉子冒烟,你说闲话了,点炉子有不冒烟的吗?别管什么芝麻小事,到底还是个事儿,打到后来就没有道理了,就是对轰,什么脏话都往外“拽”,再有一帮不怀好意的大老爷们起哄,警察来了都劝不开。

  天津人都知道坐地炮不好惹,一次我在马路上就听见一个人冲着匆匆跑开的人喊:“告诉你,你若是把我惹火了,我可是坐地炮!”那个惹事的人抱头鼠窜,早跑得没有影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皱巴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77436.htm
----------------------------------------------------------------------------------------------------------
    “皱巴”一说,早已不再只指衣服上的皱纹,用于生活中,“皱巴”是一种现象,是对某些人的性格评判,略有贬意。

  一个人不和群,和大家不能亲善相处,说个时髦词汇,缺乏亲和力,皱巴。一件事情求到他的头上,本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皱巴”呀,是大家对他的批评。皱巴不同于磨擦,他也不和你吵架,他也不跟你做对,更没有任何纠葛,没怨没恨,
就是不顺畅,皱皱巴巴。孩子皱巴,老人也有皱巴,早晨送孩子去学校,路上总看见有的孩子跟妈妈皱巴,他也没病,也是顶级早点,该买的时髦东西也买了,零花钱也带够了,瓶装矿泉水也带上了,还有名片、手机,绝对新时代的幸福儿童,还是不痛快,皱皱巴巴地领着妈妈的手,一脸的不高兴,怎么也哄不好。最后妈妈火了:“你这是皱巴嘛呀?”反正就是不高兴。

  人老了,心理变化,就有人变得皱巴,心里总想着将儿女拉扯大了,一辈子不容易,一天到晚不高兴。常听见马路上小俩口唠叨,“他皱巴嘛?我这儿媳妇,找去吧,还要怎么侍候?”儿媳妇埋怨婆婆皱巴,婆婆也埋怨儿媳妇皱巴,早晨公园里婆婆们一起也是唠叨,“她皱巴嘛?下班回来饭也烧好了,孩子早早地接回来了,衣服也洗了,屋子也打扫干净了,耷拉个‘损’脸子,你皱巴嘛?”皱巴,自然没有理由,有理由,就不皱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念山音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69902.htm
----------------------------------------------------------------------------------------------------------
    转弯抹角,指桑骂槐说些刺激人的话,天津人说是念山音。因为天津人说话齿音重,于是念山音成为天津俗语,就成了“念三音”。

  “念山音”也好,“念三音”也罢,这个“山音”是什么意思?无据可考,也属于约定俗成的民间话语。有一部过去出版的《中国俗语典》,于此曾做过概略的解释,这部书中于“念山音”条目下写道:“从旁说破坏性的话。如:我们正在商量,刘先生已经有意思,
可架不住这小子在旁边念山音,便把这事给破坏了。”

  念山音,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从正面念山音,你做一件事情,自己没有多大的把握,身边一个看不起你的人,表面上说些恭维你的话,其实是想看你的笑话。譬如电脑出了点毛病,鼓捣了大半天,还是不能恢复工作,旁边一个人看笑话,念山音:“你行呀,万事不求人,这点小毛病搁你手里还算是一档子事吗?我是得好好看看,学点本事呗。”你说说,气人不气人?

  还有的从反面念山音,你做生意,也还顺利,一个看着眼红的人在一边念山音:“行吗,这年头真是百业兴旺,谁想到就你这么个小买卖也发了财。好好干吧,趁着好时候多挣几个,说不定赶上一个浪头,连本带利都赔进去了。我说的可是好话。”老实说,你挑不出人家的毛病。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八万和小白脸儿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69852.htm
----------------------------------------------------------------------------------------------------------
    天津人说“八万”,有时候自然也是一个数字概念,但更多的时候却有另一番含意。

  旧时代天津老式妇女斗纸牌,也是一种赌博游戏,其中有一张牌“八万”,牌面上画着一个人形,面貌其丑无比,于是天津人就把那些其貌不扬的人戏称是“八万”了。

  其实,旧纸牌每一张牌面上画的人形都不俊秀,何以就将那张八万用来比喻丑人呢? 这也是谐音,人们不是爱说丑八怪吗?“八怪”和“八万”语音相近,说一个人是八怪,显得不够礼貌,婉转些,说是“八万”,就不那么刻薄了。

  天津人,这里主要是说天津男人,相貌俊秀的似是不多,天津土著,原来就是海边滩涂上的渔民,再有就是晒盐的盐民。海风野,滩涂人自然皮肤粗,祖祖辈辈风吹日晒,就是天生的双眼皮儿,也看不出漂亮来了。黄天霸、窦尔墩,严格说起来都应该是天津人,这两位先生可能算不得是美男子吧,尤其是那位窦绅士,脸上红一块紫一块,那才真正称得起是八万了。天津男士不求容貌秀美,只能够算得上是“平常人儿”,就很不错了。

  天津没有出过张君瑞,也没出过登徒子,电影明星石挥,是天津人,也够不上是美男子。平日走在街上,也看见不少天津人眉清目秀,但天津人于男士的容貌不甚苛求,平常人儿,就是上上等的品位了。天津人对于男士最高的赏识,小白脸儿,了不得了。

  天津近郊旧时有一首民谣:“天津卫的人,小白脸儿,脑瓜门上挤红点。”“小白脸儿”已经就是一大亮点了,再挤几个红点儿,那可能就更迷人了。

  男人讲的是本事,要能够吃苦耐劳,能干的人比小白脸儿值钱;而且天津人对于小白脸儿历来不大欣赏,天津男子以大老爷们儿为最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打镲(chǎ)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62719.htm
----------------------------------------------------------------------------------------------------------
    镲,正字为“钹”,一种打击乐器,铜质,两件相互合击,发出悠悠音响,甚是好听。

  天津俗语“打镲”,说的是一切玩笑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打镲”一说,内涵极是丰富,这里面也还有着好大的学问。

  相声大师马三立有一个老段子《黄鹤楼》,表演一个对京剧一窍不通的“外行”,愣充内行的可笑行迳。本来他什么也不会,还和人吹他是老票友,没有他不会唱的戏,人家说咱今天唱一出《黄鹤楼》吧,他说“嘛叫《黄鹤楼》?”唱起来一句词不会,人家说他是外行,他还说:“你这不是拿我打镲吗?”对于人家对他的不恭颇为愤懑。

  “你拿我打镲”,就是戏弄我,和我开玩笑。想办一件什么事情,找到朋友,他满口答应,过些日子你以为事情办妥了,找到他门上去询问,他一拍脑袋瓜子:“唉哟,你瞧,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呢?”这才真是“打镲”了。

  就说如今最流行的买彩票吧,算了一个吉祥号码,满心想着中奖之后,得个几百万。等到开奖之后,一看,直眼儿了,连末等奖也没得上,“这不是打镲吗。”表示一场空,失望了。所以,在天津卫,有人真“打镲”,有人假“打镲”。真“打镲”的人,嘻嘻哈哈,假“打岔”的人,赔了是你的,赢了,可就是他一个人的了。如此,对于“打镲”,也要打假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戳腿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62705.htm
----------------------------------------------------------------------------------------------------------
    天津相声艺术家常宝堃,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当年,他可是名震遐迩的名演员,尤其受天津人的喜爱,他组织过一个兄弟剧团,我还看过他们演的一出话剧。只记得非常恐怖,吓得我不敢睁眼。

  常宝堃有一段保留剧目《卖挂票》,吹牛说自己演戏的时候,剧场爆满,卖了站票、还要卖挂票,那场面也是颇为壮观的了。


  这段相声中有一段对话:甲:可人家梅兰芳非让我给帮帮忙,到他唱戏的时候,在台上立着一块牌子——特请“烤山芋”舞台监督。乙:你给梅先生监督?甲:把着点。乙:噢,把场。甲:对喽,我就站在幕侧,看得清楚极了。乙:嗯。甲:有这事没有?乙:有,那是你看戏没票,跑后台“戳腿”去了。(《常宝堃相声选》)

  “戳腿”,北方俗语,天津人说得更顺口,别人坐着看戏,他站着,太不体面,就说是“戳腿”。郑万隆先生有一篇小说,里面有一句话:“瞧瞧,还让您在这儿戳着,快进来喝口水吧。”把站着,说成是“戳着”,和“戳腿”的意思一样。天津俗语说得更直接,天津人看一个人老站着过意不去,就常常说:“你真是卖不出去的秫秸,怎么老戳着?”这意思是说,别老在一边站着,大大方方,你只管坐下就是。也有时候,一个人不受人欢迎,大家就对他说:“别在这儿起腻,一边戳着去。”这里,“戳”,就是“站”的贬意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9: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天津味:吃“挂落儿”

来源:http://www.tj.xinhuanet.com/2004-03/18/content_1456888.htm
---------------------------------------------------------------------------------------------------------
    吃“挂落儿”,人们常说,也人人都懂,只是,这“挂落儿”一词是从哪儿来的呢?

  “挂落”,原来是一个建筑上的专业用词,我国传统建筑牌坊下面的装饰构件,就叫“挂落”。牌坊上面自然有四个大字,全都是歌功颂德的辞儿,正额下面,还有一些装饰,缕空的木头上刻着各式各样的花饰,这就是“挂落”。人们每年给富贵人家拜年,先要向着牌坊行礼,牌坊对于人们的膜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那么牌坊下面的“挂落”呢?也就跟着一起接受人们的礼拜了。可能,这就是吃“挂落儿”的由来。

  别一种可能是,“挂落儿”与“瓜葛”相近。《醒世恒言》三十一:《郑节使立功臂弓》,一个叫夏德的无赖,借一桩案子敲诈,向员外们索钱,员外们不愿意惹他,每人便给了他二两银子。偏偏这无赖胃口太大,他走到一位张姓员外面前,狮子大开口,向他索要二百两,张员外自然不肯给,这时夏德就对张员外说道:“别的员外没甚事,你却有些瓜葛,莫待我说出来,不好看。”张员外心里有鬼,便只好乖乖地给了他二百两银子。张员外和那桩命案有没有关系,是另外一回事,被无赖敲诈了二百两银子,却是吃了那桩命案的“挂落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9 14:33 , Processed in 0.11621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