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07|回复: 0

读余秋雨新作《借我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4 1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华网
--------------------------------------------------------------------------------
[img=left]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9/20/xinsrc_062090120102648316151.jpg[/img]
  朋友向我推荐《借我一生》,读了,感慨良深。一时兴会,因缀谰言。蕰藻行潦,不成体统,高士闻之,且莫见笑。

  余秋雨虽然杜撰了“记忆文学”的名目,然循其实而责其名,这部四十余万言的著作究竟不脱传记的藩篱。说到传记,我们就不能不想到其开山之祖《史记》。明代作家标格甚高,称文必秦汉,对《史记》奉若神明,敬爱有加。李攀龙以史读之,要涵养胸中功夫;归有光以文读之,则为涵养笔下功夫。余秋雨对太史公书下过什么功夫,鄙人无从知晓;单看《借》文,大约是笔下功夫优于胸中功夫的。

  如此说来,《借我一生》实乃一部文胜其质的传记之作。作者以行云流水、飘忽绮丽之笔点染人事,以气带史,以情运文,如烟往事婆娑娑俱来眼前,传神写照,灵通飒爽,真可谓“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在当代文坛上,余秋雨的才情无疑是高人一筹的。凌云健笔意纵横,指点江山几万重。你看,那些缥缈的舞榭歌台,荒陌古道,经余秋雨妙手拈来,真真是笔到神到,鲜活如初,遥远的历史扑面而来,早已销声匿迹的不知哪朝哪代的人儿仿佛就坐在眼前。既写其照,又传其神,百年以降,除了鲁迅先生的如椽巨笔,某也寡陋,尚不知何人还有这般轻描皴染勾魂摄魄之能。《借我一生》,笔墨一仍其旧,剪裁更见韵致,字字摇曳,声声含思,带人到如诗如画的境地;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述近史不见其芜杂,画熟人毕显其风神,简净之至,却又丰润之至。作者之气,于国事家事巨事细事正事闲事得意事难堪事,事事灌注;作者之情,于亲人友人高人庸人近人远人通达人落魄人,人人体念。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余秋雨的气是什么呢?余秋雨之情又是什么呢?余秋雨的气是自强之气,是贵傲之气,是千百年一脉相传的庙堂书阁之气,忧国忧民而又自足自乐,察古察今,鉴往述来,纠结愁苦达观于一身。余秋雨之情,是是非之情,又是包容之情;是旁观之情,又是顾念之情;是哀怨之情,又是骀荡之情:情情动人心扉。也许你比他有学问,也许你比他敢于自我剖析,但,你没有他的烂漫而又热烈,华美而又率性。苦难也好,欢畅也好,在他那里,都是那么地充满诱惑,诱惑你勇敢地品味和消受。活着,是多么迷离有趣啊。

  所以,《借我一生》是传记中的另品。历史这块大幕被他裁成了一件便装,着装者便是他自己,上面涂满极富个性的色彩,借芸芸众生之碎影成他一生之传奇,其事并不壮观,其情足可感怀。假如你身心疲惫,它能给你以轻松和超越;假如你于人生之途茫然无着,它能给你以温慰和疏导。它没有哲学的高深,它没有小说的离奇,但它有虽修饰而仍不失真实的人生情思。也许,这正是你我―――微不足道却又实实在在活着的普通人所需要的。

  余秋雨经历了历史又剪裁了历史,活过了自己又勾画了自己,真不真呢?韩干画马,取舍之间方见精神,美不胜收,若就其毛发与筋骨而言,你说真不真呢?艺术不全在真假,而终在于美丑。《借我一生》无疑是美的,健康多姿,饶有情操的美。在颓废恶俗之作铺天盖地的今天,我,宁愿选择它。

  无数读者的捧阅,不正证明了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这种辞旨兼胜的作品么?

  《借我一生》的品格,若方之今人,论深沉雄奇,不如章诒和之《往事并不如烟》,论简淡幽远,不如张中行之《流年碎影》,而婉缛流丽,情在笔先,气韵生动,则又非两家之可比。此乃余氏文风之三昧,所谓才子型文人之珍珠船也。文苑百花,不当俾倪这枝奇葩。

  《借》文一出,聚讼纷纭,或毁之或誉之,势若寇仇。然而不论文品论人品,岂不是舍本逐末么?故凡节外生枝者,窃以为殆不足观。还是就文论文,奇文共欣赏的好。

  太白先生有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珍珠画船,顺风顺水,余先生,一路好驾哟。

  二00四年九月十八日于听雨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6 03:15 , Processed in 0.2229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